专家访谈:软考政策解读与报考指南
作者:赛迪教育 来源:赛迪教育
从2004年起,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并且取消了学历资历的限制,软考现在的年考试规模已经超过21万人,并且还在迅速发展。关于软考政策各方面也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咨询,在06年5月份软考报名之际,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软考,本网记者特别走访了长期从事软考工作的专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副总工程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主持人:沈老师,您好!很高兴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做客赛迪网。很多网友很关心我们今天的访谈节目,因为大家都很关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现在正值报考期,所以今天请沈老师现场来回答大家对软考的一些问题。
沈老师:很高兴来到赛迪网作客,回答考生的问题。赛迪网在软考宣传和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做出了贡献。广大考生、宣传媒体以及考试机构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为发展中国的软考而努力。
主持人:我们知道,软考属于国家的职称资格考试,请问,从技术角度看,软考有什么区别于其他IT考试的特色?
沈老师:软考的技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软考属于专业考试,与非专业考试相比,难度高一些,但含金量也比较高;
2、软考属于职业岗位资格考试,不是学历考试,并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注重实际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我们不主张采用背书式试题,我们的原则是以用立考、以考促学。许多试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要求考生确实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请考生注意:我们不是按背书方式来命题的。
3、软考涉及对人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总体评价,因此考试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是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集成。也就是说,试卷是综合性的,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而每个方面,都会有一部分试题。
4、软考的许多试题立意比较好,表达比较严谨,是经过很多专家反复推敲而成的。有一部分试题富有启发性,有创意,也有一些佳题,考后的社会引用率比较高。相对而言,平淡试题的比例不是很高。
因此,软考的技术含金量比较高,质量比较高。当然,问题也是存在的,欢迎大家给我们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批评指正,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
主持人:软考分初、中级、高级资格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请问,报考哪个层次有什么指导性意见?
沈老师:虽然报考任何级别没有资历和学历限制,但为了避免盲目性,报考哪个级别层次,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进取目标来进行选择。
希望进入IT岗位工作的非专业人员,或者是大专以下的IT专业人员,一般报考初级资格。
有相当能力的IT专业人员,以及具有丰富IT工作经验的非专业人员可以报考中级资格。
在IT岗位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可以报考高级资格。
希望获得某种IT职称的人员,可以通过往届试题的自行测试,选择合适的级别报考。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刚从业的在职人员,因为基础知识还没有遗忘,他们想的是一气呵成,考下高级,请问您对这些报考人员所持的态度如何?
沈老师:从软考政策上讲,对报考人员没有资历和学历限制,从考生利益分析,为了避免报考的盲目性,还是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报考。用人单位对聘任高级职称的要求中,包括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如果基础比较差,经验少,建议从初级开始考试。不能一下就想考高级,结果高级过不了,而初级证书也没有得到。
主持人:选择了考试级别层次后,又如何选择其中的考试级别呢?选择什么样的级别更容易就业(或换岗),会更有发展前途?
沈老师:从社会需求来看,所有的考试资格岗位设置都是有需求的。没有需求就不会设置这种考试。社会需求是多样化的,需要多种人才。当然,各种岗位的要求不同,人才需求情况也会有所不同。面对种种社会需求,应怎样选择呢?有人随主流,有人选冷门,有人选特色,总之,还是要根据自己目前的状况、兴趣与特长,以及发展的期望,认真考虑。不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是不对的。对开考各个级别所对应的岗位状况做概要了解对考生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请先谈谈如何选择报考高级资格中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
沈老师:高级人才紧缺已经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和系统分析师,正在积极筹备开设系统架构设计师。根据需求,将来也可能会增加新的级别。
系统分析师主要是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前期的需求分析,应能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信息系统的框架,应能沟通应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系统架构设计师应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整个过程,作为IT项目,应由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来进行管理,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
从技术与管理的角度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更注重管理,系统分析师应同时兼顾管理与技术,系统架构设计师则比较注重技术。所以说在报考时,如果你偏重于技术,则可以选择报考系统架构师;如果偏重于管理,则可以选择报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如果是两者兼顾,则可以报考系统分析师。
高级岗位的设置不可能很多,也不可能很细。高级人才要求知识面宽一些,看问题要宏观一些,更注重战略决策,应能了解多种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范围,正确地进行选择,而具体的技术细节可以由工程师去解决。
有些人认为,高级资格的试题技术难度一定很深,这是误解。高级资格考试的难度不在技术细节,而是要求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应有战略眼光,应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能力,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当然也包括人际沟通能力。
主持人:考生人数最多的是哪些级别?
沈老师:软考现在的年考试规模已经超过21万人,并且还在迅速发展。考生人数最多的四个级别依次是: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网络管理员。这些级别开考的时间长,学的人也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成熟,社会需求也比较广泛,属于主流岗位。因此,对这些级别,每年将举行两次考试。
主持人:有没有一些级别报考人数不多,但相应的岗位却非常缺人,很容易就业?
沈老师:有一些新兴的岗位很缺人,学校里学的人也不多,人们刚开始有所认识,有些学校也刚开始考虑开设这种课程或专业。
例如,软件评测师就很缺人。过去,软件人员自己开发自己测试,没有工程化。现在软件公司开发软件产品,需要有专门的测试部门,需要专职的测试人员。各地区也需要有独立的测试机构。从国际上看,软件开发队伍中应该有40%的人从事测试,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现在我们差得很远。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信息家电、数码产品越来越吸引人,更新换代也特别快。这种应用大有超过个人电脑的趋势。而目前的开发者却实在太少了。已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分配就业非常好。
信息系统监理师目前在IT行业中特别热门。国家规定大型信息系统项目上马必须要有监理,没有监理师就不能承接这种项目。而且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属于行政许可项目,担任监理师的首要条件是监理师考试合格,然后才有资格参加评审。所以许多监理企业纷纷要求有关人员参加监理师考试,但一时还难于满足要求。
前几年,许多单位都建立了信息系统,目前最需要的是有效地运行管理它,以便产生效益。然而,有经验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太缺乏了,运行管理员也不大专业。过去大家都去搞开发,学运行管理的太少了,导致大批信息系统运转不畅,甚至死掉,开发的钱也浪费掉了。
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在催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现在做商务的人也会有很多人陆续转到电子商务上去。
以上这些情况,应引起IT有关学校的注意,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当然,作为IT个人,不能完全随潮流走,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某种新兴岗位也是要考虑的。嵌入式系统需要兼顾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电子商务则需要对商务有更多的了解。
主持人:对IT专业人员来说,应该怎样选择考试级别呢?
沈老师:对IT专业人员来说,还是应根据自己熟悉的程度来选择报考级别,这样会更容易通过。即使先拿下自己熟悉的一种资格后,再考虑新兴的职业准备换岗也是有利的。不能见异思迁,最后一事无成。
主持人:对刚入门的IT人员来说,怎样选择考试级别呢?
沈老师:我看还是要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潜力去判断。例如,喜欢动脑筋,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可以向程序员努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人,可以报考信息处理技术员;对网络管理很感兴趣,也有一些基础的人可以报考网络管理员。
主持人:参加软考对于学生和在职人员来说意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又有哪些区别呢?
沈老师:几年前,90%以上的考生是学生。目前,在职人员参加考试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已经达到1/3。高级资格的考生中在职人员比例高达80%左右。在职人员参加考试多数是为了获得职称,也有一些是为了换岗。即使公务员、从事研究和教学的人,本单位没有设置工程系列的职称,但不少人认为,以后如果流动到企事业单位,还是需要有工程系列的职称(目前,研究人员主要按研究员系列聘任职称,高校教师主要按教授系列聘任职称)。
对于学生来说,将来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居多。如果等将来需要职称时再考,不如在毕业前,趁热打铁,取得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这是国家鼓励的。
要知道,对许多其它行业来说,报考职称需要严格的资历学历条件,不是想考就能考的。计算机软件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所以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取消了报考的上述限制条件。工作了多年后就会感到这种政策对学生是多么优惠啊。学生一般只关注教育部的政策,就业以后才知道,中国的人事政策是多么重要。资格考试合格后,颁发证书时还会发一张表格,就业以后,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会将这张表格存入您本人档案。即使本单位没有聘任你的职称,这可能说明该单位的职称名额有限,而您仍然具有合法的这种头衔,到其他单位工作时仍然具有合法的职称资格。
主持人:请问考试大纲与教材每年都有变化吗?
沈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信息产品与新技术每年都在更新,但基本技术不会变化那么快。教材一般能稳定2-3年,考试大纲更宏观些,一般可以稳定4-5年。对教材,2年小修编,5年大修编,这符合发展情况。
考试用书的动态信息已经在我们的网站()以及赛迪网上公布了。在教材目录中已经注明了版本。2005版的书只说明其版别,并不是说只能用于2005年。现在我们正在对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教材进行修编,我们会在网上宣布投入使用的时间。
主持人:许多学生问,是否熟读指定教材就能通过考试?
沈老师:背书应考是旧观念了,现在提倡创新强国,学历考试也在改革。我们是岗位资格考试,更注重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看看历届试题就很清楚了,我们没有考书中的原话,教材只是帮助你理解。历届试题分析解答书很重要,具体反映了考试大纲,也能测试自己的水平,发现自己的弱点后,就应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的教材、辅导或参考书,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训练。
主持人:除了考试通过是为了评职称之外,这些专业技术对所参加考试的人员所在岗位工作还有什么帮助?
沈老师:在就业或换岗时,资格证书表明自己获得了国家承认的技术水平,应该比没有资格证书的人有优势吧。许多单位争抢高级资格获得者,主要看的是技术水平。每年都有合格者出国时要求进行公证的,人家也看重这种证书。中日实现了互认,中韩也即将实现互认,对方的政府也有我们的证书备案,了解其价值。
可能有些单位的领导不了解软考,但如果该单位设置了工程系列的职称,那么可以提醒他去查人事部的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一般,人事领导都是会按文件办的。民办企业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办理职称。
主持人:在以考代评以后,软考证书有效期跟职称的有效性有直接关系吗?
沈老师:软考证书代表的是职称资格与技术水平。从2004年开始,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如要延长有效期,每年需要按规定的办法(见继续教育培训大纲)自行选择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培训时间接受继续教育,每隔三年进行证书登记(无需重新报考该资格考试)。
职称聘任则由用人单位决定,人事部门会在具有资格的人员中择优选聘,一般也是有期限的。
主持人:如何参加继续教育,对于这个流程大家不是很清楚,希望再解释一下。
沈老师:在我们的网站上已经公布了证书登记与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也即将公布各地的证书登记实施机构、各地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一批可选择的课程目录。希望参加继续教育的合格者可以在指定的“培训超市”中,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培训。工作忙的人,还可以采用在岗学习方式,例如,参加规定的网上培训、发表相关的论文或著作、撰写论文参加省级以上的学术会议、参加重点IT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参加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参加自学考试等,这些都可以按规定办法折算成一定学时数的培训,具体办法可咨询当地的证书登记机构或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这些做法旨在帮助你保持和提高技术水平,延长证书有效期。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查处强制培训、乱收费等情况。
主持人:有学员问道:“我已经拿到软考网络工程师证书了,可我们单位人事部门说必须还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才能聘任”。请问有这个规定吗?
沈老师:关于工程系列的职称聘任,多数专业都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你获得了资格证书后,具有了任职资格,聘任时就不用再评审技术水平了,但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还需要有其他条件,例如:职称外语、职业道德、工作经验、贡献等。目前多数地区的政策要求合格者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资格考试和单位聘任分开,是我国的人事政策。对工程系列的计算机职称而言,聘任职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资格证书。
主持人:如果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否申诉,或者要求复查成绩?
沈老师: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成绩复查制度。如果考生有比较充分的理由对自己的成绩有异议,可以写书面申请,本人签字后,向当地考试机构提出。当地考试机构以及国家软考办会认真研究分析,并派人(非原阅卷人员)按政策规定对考生的答卷进行复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正式答复。到目前为止,由于大多数考生对试题的理解以及解答不够全面,复查的结果仍维持没有变动。考生可以对照试题分析解答书仔细思考。
主持人:软考的资格证书能不能跨省登记?
沈老师:软考是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工作岗位经常流动,所以资格证书可以跨省登记。当然在当地登记比较方便。因工作流动而跨省登记,工作人员需要跨省核查,会费一些时间。
主持人:有一些新兴的岗位资格考试,因为没有系统的课程进行学习,是不是考起来就比较困难。
沈老师:有些新兴岗位的考试没有往届试题参考,考试用书也不多,对于不熟悉该领域的新手而言,备考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